“良渚文明丛书”首发式暨“走向世界的良渚文明”展高校行启动仪式在浙江大学举行
7月6日,当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执行主席、阿塞拜疆文化部长阿布尔法斯·加拉耶夫的木槌重重落下,“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正式成为中国第55处世界遗产。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被誉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7月7日上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良渚文明丛书”的首发式暨“走向世界的良渚文明”展高校行启动仪式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基础图书馆举行。浙江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吴晨主持了本次活动。
“良渚文明丛书”,是浙江省文物局“面向良渚古城遗址申遗的保护研究成果应用及转化”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致力于良渚考古的中青年学者,围绕近年来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集体编纂而成,从不同的主题系统地讲解了良渚文明的重要方面。丛书定位为面向大众的通俗类科普读物,以期更好地传播良渚文明,讲好良渚故事。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褚子育在活动中发表了讲话,他表示,良渚古城遗址被中国考古界公认为“中华第一城”,是实证中华文明5000多年历史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大遗址,对中华文明史乃至于世界文明史都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性,今天发布的这套“良渚文明丛书”,将良渚文明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成果以平实、亲近的形式呈现出来,让普通公众、大中小学生能够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良渚古城遗址的遗产价值。
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在致辞中指出,良渚古城遗址申遗的成功,表明浙江在整个中国文明的进程当中的历史地位,在国际上得到了认可,这是一件十分重要也很伟大的事。接下来浙江大学还将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及社会和国际上的文化合作,让良渚文明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在学术界扎下更坚实的根基,得到更多的主流学术媒体的认可,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努力,共同讲好中华文明的伟大故事。
浙江大学出版社社长鲁东明为与会者介绍了“良渚文明丛书”的出版情况。他表示,“良渚文明丛书”汇集了良渚遗址八十多年考古历程中的重要发现,也凝聚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们扎根良渚三十多年努力的心血。其中包含了考古工作者们的宝贵经验和大量的挖掘现场图片,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良渚文明,展现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良渚文明丛书”的出版和“走向世界的良渚文明”展的举办为遗址区外的人们了解良渚文明架起了桥梁,更好地传播了良渚文明以及弘扬、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丛书作者之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方向明在活动中发言,他说道,良渚考古,自1936年前辈施昕更算起有八十余年了,智慧和执着的江浙沪考古学家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用手中的铲子告诉大家,良渚有五千年,良渚的中心在良渚古城,那里是东亚最早的具有早期国家形态的都城,良渚创造了伟大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是独特的玉文明,良渚是一个高度复杂化的社会,良渚文明对中华文明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随后,褚子育厅长、柳河局长、罗卫东副校长、鲁东明社长为丛书揭幕,并向浙江图书馆、杭州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杭州师范大学图书馆赠送了丛书。
活动中,浙江大学学生为与会者朗诵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严文明先生所作《良渚颂》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撰写的“良渚文明丛书”总序节选。辉煌的良渚文明及其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在朗诵中缓缓呈现,在观众心中铺陈开一幅绵延5000年的画卷。
朗诵结束后,浙江省文物局柳河局长将巡展信物交给浙江大学副校长、图书馆馆长罗卫东,这意味着“走向世界的良渚文明”展高校行正式启动。
随后,嘉宾与其他与会者共同参观了“走向世界的良渚文明”展。
接着,“良渚文明”系列讲座首讲在浙江大学基础图书馆三楼国立浙江大学厅举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方向明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良渚与中华文明”的精彩讲座。讲座中,他回顾了良渚考古80余年的历史,介绍了良渚考古的重大发现与重要意义。他指出,良渚代表长江流域对“多元统一”的中华文明起源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东亚和中国5000多年前史前稻作文明的最高成就,也是人类文明史上早期城市文明的一个杰出范例。
良渚古城遗址是东亚地区首个入选世界遗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它的入选将大大推动世界对于中国文明“上界”的承认与理解,开创中国历史书写的新纪元。相信“良渚文明丛书”以及“走向世界的良渚文明”展,会帮助更广大的群众深入了解良渚——这一中华民族璀璨文明的起点。
扫描二维码
了解良渚文明